有人说,大一刚入学的同学如同离舟登岸的探索者,快乐而迷茫,而本科指导老师则是这些同学快乐时的清醒剂、迷茫时的指南针、探索路上的保护神。
在澳门新莆京3787,正是因为一位本科指导老师把学生的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贯穿于本科期间1400多个日夜,2016级本科生的八人小团队,在今年实现了全团队“读研”的小目标。他们每个人都发自肺腑地说:“保研”路上,有你真好!
这位老师是何建华。
何建华,澳门新莆京3787系统与控制工程系副教授,主要从事航空电子综合系统及仿真技术和复杂系统建模、仿真与性能评估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约法三章,“严”字当头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何老师的严格闻名于历届学生。以他指导的八位2016级本科生为例,他在团队成立之初了解到大家都想读研的想法后,就和同学们“约法三章”,即上课要坐前三排、每天坚持锻炼一小时、每天坚持英语阅读半小时。
“上课坐前排才能集中注意力,有个好身体才能有好精力,掌握了良好的英语能力才能在学得更多、走得更远。”三年多的时间里,何老师时时叮嘱、日日提醒、假期督促总结反思,在“以生为本、因材施教,服务第一、严管厚爱”的理念指导下,督促同学们将要求变为纪律、纪律养成习惯,不仅结出了顺利深造的硕果,也为同学们未来发展形成了受用一生的良好习惯。
寒暑情结,“勤”字夯底
何老师认为,学习和锻炼身体一样,也讲究“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只有挤时间学、刻苦学,才能克服日常惰性。因此,他经常利用寒暑假时间加班加点为同学们进行集中培训或小组学习,提高大家的编程能力和科技写作能力。
八人团队至今记忆犹新的是,在学习MFC编程时,大家基本初次接触,“一张白纸,两眼空空”。何老师不厌其烦地为大家介绍MFC的内部运行机制和原理,又通过丰富的实例讲解带大家入门。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但何老师是“扶上马”,还要“送一程”。在培训结束后,他会不定期叮嘱大家保持连续的学习节奏,多读代码、多写代码,特别是对于应用中不理解的地方,他还会随时耐心地想办法解答。在这样一次次的培训学习中,何老师抓勤抓实,为大家的竞赛比拼和科研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功成于谋,“勇”于创新
如果说大一入校的同学兴奋而迷茫,那何老师就是清醒而冷静。他要求同学们“有理想、谋计划、重实践、提能力”,提前介入学业规划、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
根据八位同学各自不同的学业规划,何老师从大二开始,有意识地引导大家参加学校各类学科竞赛和实践基地,鼓励对科研感兴趣的同学勇于尝试和创新,将理论知识灵活应用到实践之中。在这样的鼓励下,有的同学取得了数学建模竞赛和电路设计应用竞赛的优异成绩,有的成员在本科阶段就以第一作者发表了SCI论文;团队中,4人次获得国家奖学金,3人次获得优秀毕业生称号,7人次获得研究生推免资格,八位团队成员全部顺利踏上研究生深造新征程。
不舍依恋,同学们有话说
王允楠:四年的本科生涯中,在何老师的指导与关心下,我的工程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大进步,更重要的是,我对科研生活有了更明确的认识。遇见何老师是我的幸运,感谢恩师!
陈乐明:感谢何老师教我为人处事,感谢何老师一字一句地教我科技写作,感谢何老师帮助我提升编程水平,感谢何老师对我的关心……忆往昔,历历在目;无以为报,多年之后重返母校,必当首拜恩师。
张恒齐:大一下学期进入何老师的团队,老师一直关心每个学生的发展,督促我做好大学四年的规划,指导我在学业上进步。感谢何老师几年来的陪伴与鼓励,祝团队越来越好!
韦雨欣:何老师在我考研复习期间,时常关心我的复习进度并给出他的建议,让我能更安心地复习。在本科学习期间很庆幸能遇到何老师这样的好老师!
未来之路,老师想对你说……
何建华:无论以后,你们身处何方,希望同学们一定要有追求、有奋斗、有计划,做人做事脚踏实地,勇于表现自己,勇于突破自己!
我们的2016本科指导团队
何建华老师指导的2016级本科生共7人(大三后刘旭光加入,扩大为八人),团队全部上研,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保研”团队。
张恒齐:已保研。三次获得校优秀学生和三星奖学金,被评为优秀毕业生。在数学建模竞赛中与队友合作获国家级和国际级奖项共3项,目前以第一作者发表2篇SCI论文,参与的两项大创项目均为优秀结题。
段姝宇:已保研。大学四年学分积一直位列专业第一,两次获得国家奖学金,被评为优秀毕业生。获2019年“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别一等奖,目前发表学术论文4篇,获软件著作权授权2项。
陈乐明:已保研,曾获得国家奖学金,被评为优秀毕业生。分别参加2017年和2018年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均获国家级一等奖,获2018年陕西省模拟模数混合电路设计应用竞赛一等奖。
王允楠:已保研,曾获国家奖学金,连续三年获得校优秀学生。积极参加学术竞赛,获国际级奖项2项,省部级7项。在科研方面,参与的两项大创项目均为良好结题,获软件著作权6项。
程昭晖:已保研,两次获得校优秀学生和优秀共青团员。获数学建模竞赛省级和国际级奖项共2项,获省级数学竞赛二等奖和软件著作权1项;同时积极参加体育活动,获三航杯足球赛冠军、三航杯触式橄榄球赛季军。
马澄宇:已考上研究生,曾获院优秀学生。积极参加学术竞赛,获得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H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本科组陕西赛区二等奖。
韦雨欣:已考上研究生,曾获院优秀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省级二等奖。曾担任“爱心直通车”活动广西地区组长,顺利开展活动工作。
刘旭光:已保研。大学四年学分积均排名专业前10%,两次获得校优秀学生。积极参加学术竞赛,以项目负责人身份优秀结题一项大创项目,获得软件著作权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