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新莆京3787简介(2020年)
学院中英文名称:澳门新莆京3787 School of 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学院网站:http://dianzi.nwpu.edu.cn/
报考咨询电话:029-88431207,029-88431206
澳门新莆京3787
西北工业大学澳门新莆京3787创建于1958年,当时名称为无线电系(六系),在经历航空电子工程系、电子工程系的发展阶段后,2003年5月更名为澳门新莆京3787(八院)。现设有微纳电子与集成电路系、电子工程系、系统与控制工程系、通信工程系、信息工程系和电子实验教学中心。
学院师资队伍力量雄厚,学科专业设置齐全,实验平台支持有力,教育教学成果显著,科学研究硕果累累,国际合作稳步发展。目前学院涵盖7个一级学科,拥有博士授予权一级学科3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1个,国防特色学科2个;设有本科专业5个,其中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个,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原国防科工委重点建设专业3个;设有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
学院以航空航天航海领域电子信息为特色,面向国际科技前沿、国家重大需求和国民经济主战场,加强创新平台和团队建设。现有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7个、研究中心3个、创新中心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工程中心1个。拥有国内地方高校中唯一能够系统开展航空电子、综合控制的理论研究、建模仿真、系统综合、测试评估的教学、科研和学术交流基地。
学院坚持走国际化办学道路,着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人才,赴海外游学学生及来学院留学学生数量逐年上升。先后与美国、英国、德国、法国、芬兰、俄罗斯、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多所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建立合作交流关系,联合成立了6个国际研究机构。
学院坚持以学生为根,以育人为本,以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为抓手,以制度建设、文化建设、协同创新和国际化办学为重要举措,大力推进内涵式发展,把握机遇,深化改革,为建成世界一流学院和一流学科而努力奋斗。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教职工177人,其中专职教师140人,教授38人,副教授83人。学院拥有院士4人,享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国防工业国家级专家1人,军委科技委专家1人,装备发展专业组专家4人,国家人才项目1人,国家青年人才项目1人,教育部教指委委员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5人,全国高等学校骨干教师2人,国防科工委511人才工程1人,省青年人才项目2人,省人才项目1人,省青年科技奖1人,陕西省先进工作者1人,部级突出贡献专家1人,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5人,陕西省高校科协青年人才托举计划2人,博士后创新人才计划5人,陕西省教学名师4人,陕西省优秀教师1人,宝钢优秀教师7人;建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陕西省教学团队、1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1个陕西省劳模创新工作室。
学科特色
学院以航空航天航海领域电子信息为特色,服务工业化、信息化和国防现代化,在航空电子综合系统,航空火力与指挥控制,机载雷达和遥感信息获取、处理与传输,信号与信息处理,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微波测试与计算,光电信息处理与测试,卫星导航与定位,宽带无线通信与网络,通信信号处理与电子对抗,航空微纳传感器,专用集成电路等研究领域具有明显的特色和优势。承担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武器装备型号项目、国防基础科研及预先研究计划、国家863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科技项目,深度参与了多型飞机航空电子系统、北斗卫星等国家重大工程的研制任务,为我国国防科技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十一五”以来,承担了千万级重大项目6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24项,授权发明专利300余项;ESI高被引论文39篇,被SCI、EI、ISTP收录论文2000余篇。
人才培养
学院现有全日制学生2317人(含留学生77人),其中博士研究生305人、硕士研究生 665人、本科生1284人。学院积极探索国际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招收国际班。近年来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1 部、二等奖1部,教育部兵器类优秀教材1部;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教育部来华留学英文授课品牌课程1门,陕西省精品课程9门,升级陕西省精品资源共享课8门;陕西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陕西省一流本科课程3门;陕西省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教材1部,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2部,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1部,原国防科工委“十一五”国防特色教材4部,陕西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项。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航空、航天和电子信息相关领域的各层次优秀人才万余名,毕业学生供不应求,深受用人单位欢迎,一批院友已成为国防科研、生产等单位的领军人物和栋梁之才。
专业介绍
目前澳门新莆京3787有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通信工程、电磁场与无线技术5个本科专业。
培养目标
为适应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满足国防、行业以及区域经济对电子信息人才的需求,不断提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支撑国防科技事业的能力,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求创新”的本科教育培养理念,以培养具有家国情怀,追求卓越、引领未来的领军人才为目标,使学生具备健康体魄、高尚品格、广博学识、创新精神、全球视野与持久竞争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够在电子、信息、通信和控制等高新技术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与应用开发的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
专业特色
学生按照电子信息大类专业进行培养。澳门新莆京3787电子信息大类专业主要涉及“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和“系统工程”三个学科,是以空天电子信息系统工程为特色的工程类专业。“电子”、“信息” 、“通信”与 “控制”学科涵盖了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物理电子学与光电子学、航空电子综合技术、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系统工程等学科内容。基于“核心概念—知识体系—特色发展”的电子信息大类专业培养模式,有助于学生高效率、高质量地掌握 “电子”、“信息” 、“通信”与“控制”学科的专业知识;实行多学科交叉背景下,通识教育和完全学分制基础上的电子信息大类宽口径专业教育,优化通识、大类、专业等的课程体系,构建学院学科基础核心课和具有航空、航天、航海领域特色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使学生在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基础知识的同时,具有很强的专业适应性、学科拓展性和特色发展潜力,成为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与应用开发的拔尖创新型人才。
1. 电子科学与技术
本专业方向学生主要学习微电子、物理电子、光电子、集成电路以及集成系统设计、应用、开发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属于国家优先重点发展专业。主要培养具备在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内,基础理论扎实、适应面广、工程能力强、综合素质好,能从事先进半导体器件与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智能集成系统、光电系统研究、设计和制造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也能够在电子及相关技术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和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该专业入选教育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是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 电子信息工程
本专业方向学生主要学习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研究内容,主要学习信号传输与信息处理、电磁与无线信息获取以及电子与信息系统设计、应用、开发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涉及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是集现代电子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于一体的专业方向。主要培养在电子与信息领域内,理论基础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强、适应面广、业务素质高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该专业方向是国际化人才培养试点专业、原国防科工委重点建设专业、陕西省名牌专业。
3. 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
本专业方向学生主要学习电子、信息、自动控制学科的基础知识,掌握以航空综合电子系统、航空综合控制理论、自动控制原理、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为核心的专业课程知识,具有综合运用控制理论、电子信息技术和计算机仿真技术进行复杂电子信息系统研究、设计与分析的能力。专业建有“航空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空天电子信息感知与光电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智能空天电子系统技术”工信部重点实验室,是我国航空电子、武器火控系统高层次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许多毕业生已成为国防科研、生产单位的领军人物和栋梁之才。该专业方向是原国防科工委重点建设专业、陕西省名牌专业。该专业入选教育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是国家级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4. 通信工程
本专业方向主要学习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移动通信、信息交换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培养具备在通信技术领域内,基础理论扎实、适应面广、工程能力强、基本素质好,能在通信系统网络及相关技术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和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该专业方向是国家级第一类特色专业、国家及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工信部重点专业、原国防科工委重点建设专业。该专业入选教育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是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5. 电磁场与无线技术
本专业方向主要是为培养当前紧缺的射频与无线技术相关领域的高级人才而设置的。研究射频无线信号的产生、辐射、传播、散射、接收和处理的相关理论、技术和工程应用。培养具有电磁场理论与工程,射频、微波电路与系统天线设计及研发能力,通信和雷达技术基础的高级人才。该专业方向属国防紧缺专业。
深造和就业前景
毕业生可继续攻读相关学科硕士研究生,近年免试推荐、考研录取比例都在60%以上。毕业生就业实行双向选择,就业单位主要分布在大中城市的航空、航天、航海、电子、兵器系统等科研院所和相关企事业单位,世界五百强企业以及高等学校等,从事电子、信息、通信、控制、计算机及相关领域的教学、科研、设计开发和工程管理等方面工作。